《 阮劇團 Our Theatre-#奈何橋》
國家兩廳院 NTCH, Taipei
2021.4.17 14:30
最近發生許多事,心情也很雜亂。對人生對自我都相當懷疑。
看戲之前也很懷疑,藝術能做什麼?能讓我心情變好嗎?能解決我現在的困境嗎?能給我的人生答案嗎?
為什麼我需要藝術?我真的需要藝術嗎?我可能不需要。
情緒很紛雜,看戲前我選擇不與任何人交談、接觸、不聽演前座談、不看節目單、連演員有誰都不仔細端詳。就從我日常生活中得知的片面消息來觀賞這齣戲。
14:15入場坐定
既然稱作「台語史詩劇作」從入場樂、到開演前導聆、中場休息、幾乎99%都使用台語。也因為如此,在開演前我閉上眼睛,聆聽進場樂(可能是秀卿阿嬤)的唸歌詩,試著想將耳朵磨利、想聽出一些內容。但是有些詞彙很難,很快,我便放棄了,轉換為「把語言當作一種聲響」,或是,如果這是一齣英國的戲,聽不懂台詞的狀況下,我能否看出些什麼?
坐在三樓的好處就是可以綜觀全局,也因為距離字幕太遙遠,因此我從頭到尾都不理會字幕,意想不到的是對演出內容竟也沒有任何影響,故事劇情脈絡清楚、人物關係明瞭(即使對人物關係不明瞭也沒關係、你還是知道劇情)。隔壁坐著香港的朋友、他們也都笑在正確的點上,可見語言的隔閡完全不是問題。
坐在三樓一覽無遺,也更能看見空間的運用。某些場面調度、或是轉場略尷尬,總覺得會有更好的處理方法,但我不主修導演,也說不出個所以然。不過我演過群戲,知道路人、水戲對整體畫面的重要性,因此可以看出一些演員在水戲的用心、給予場景的幫助很大。也很喜歡主戲之外那些群眾們的表演、不多不少,很好看。
台上演員有高手:例如余品潔、MCJJ
年輕演員們就更顯得吃力了,例如:青澀、例如過度用力。在瓦舍5年的我,深知這有多麼不吃香,但孩子們你們要加油!要放輕鬆!要開心玩耍!
不知道為什麼我一直想到「台灣新聞本」這個名詞。每一段、每一則都深植人心,卻又因為沒有解答,令人懸心。劇作家相當厲害,將事件、語言揉合成一道難以言喻的料理,是我在這世上從未品嚐過的。
另外,歌仔戲唱得太妙了!給那位演員掌聲,請繼續努力!
看完戲的感覺相當強烈,會對台詞好奇、想買原劇本、想跟導演聊一聊。
阮劇團在台灣劇場史寫下了相當輝煌且重要的一個篇章!心生敬佩之於,也在記事本上寫下了:
2025《魚池奇案》
「油桐花」
「吊銅過門」
「羅門理髮廳」
「億萬別墅」
希望有生之年也能做出這樣的好作品。
回望看戲之前紛雜的心情:
「藝術能為我們做什麼?」
我想,我心中有了答案。